服务项目 |
认证咨询,CMMI认证,FSC森林认证,知识产权认证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CMMI成熟度等级:
1. 初始级
软件过程是无序的,有时甚至是混乱的,对过程几
乎没有定义,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。管理是反应式的。
2.可管理级
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、进度和功能特性。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,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。
3. 已定义级
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、标准化,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。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、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,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的。
4. 量化管理级
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,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。管理有一个作出结论的客观依据,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。
5. 优化管理级
过程的量化反馈和的新思想、新技术促使过程持续不断改进。
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过程域,特殊目标和特殊实践,通用目标、通用实践和共同特性:
每个等级都有几个过程区域组成,这几个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软件过程能力。每个过程域,都有一些特殊目标和通用目标,通过相应的特殊实践和通用实践来实现这些目标。当一个过程域的所有特殊实践和通用实践都按要求得到实施,就能实现该过程域的目标。
FSC森林认证,又叫木材认证,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,实现生态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工具。FSC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(Forest Management,FM)和产销监管链认证(Chain of Custody,COC)。森林经营的认证,也称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或简称FSC森林认证,它是针对森林经营单位,由立的第三方FSC森林认证机构根据所制定的森林经营标准,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,对森林经营绩效进行审核,以证明其达到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的过程。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,包括从原木的运输、加工到流通整个链条进行鉴定,以确保终产品源自于经过认证的经营良好的森林。通过认证后,企业有权在其产品上标明认证体系的名称和商标,即林产品认证的标签。
在过去的20年中,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和经营不善造成了森林大面积衰退,导致全球森林资源匮乏,生态环境日益恶化,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。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、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。国际社会、各国以及非环境保护组织对此表示 了关注,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:(1) 国家政策改革。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变的基本政策,着手解决林业上存在的问题,发展林业和保护环境。 (2) 国际间进程。通过国际间进程,鼓励和促进国家水平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。但效果并不明显。
非组织和其它私营部门的活动。国际非组织,特别是环境保护组织,如世界自然基金会、绿色和平组织和地球之友等,对上述活动促进森林良好经营的效果表示一定的怀疑,并和民间团体开始探索新的途径。如20世纪80年代非组织发起的抵制热带木材运动,虽然成效不大,并遭到联合国的反对,但提高了人们改善森林经营的意识。一些私营企业自行制定操作规程并"自行宣布"的持续生产标签虽然可信度差,但使工业部门开始关注社会与环境状况。
【关于TAPA认证】
非营利组织运输资产保护协会(TAPA)是一个特的论坛,它将全球制造商,物流提供商,货运公司,执法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团结在一起,其共同目标是减少国际供应链的损失。
TAPA成立于1997年,业务遍及全球三个地区,分别是亚洲,欧洲,中东和非洲以及美洲。该协会拥有700多个成员,其中包括许多世界的制造品牌及其物流和运输提供商,每年销售额超过9000亿美元。
TAPA已制定了供应链的设施安全要求(FSR),其中包括仓库安全,道路运输的卡车安全要求(TSR),航空货运(TACSS)和食品与药品安全(FDFSR)。
【关于GB/T 23331-2012/ISO 50001:2011能源体系认证】
全球的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(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,简称:BSI)宣布在全球推出基于国际公认的能源管理标准ISO 50001的服务,该标准能够帮助组织提高盈利能力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,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。
ISO 50001将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了解各个工作流程的基准能源使用量,该标准制定旨在实施降低能耗的行动计划、实现目标和能源绩效指标,并识别、处理、和记录各种能源绩效改善机会,从而实现节约。
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好处:
1、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
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。并要知识产权管理“领导落实、机构落实、制度落实、人员落实、经费落实”。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、职责等。
2、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
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、财务资源管理、信息资源管理。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。
3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
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、原辅材料采购、生产、销售、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,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。
4、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行控制
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、管理、运用和保护四个环节。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利的创造和取得、权利管理、权利运用和权利保护四方面的规范性要求。
5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
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,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。特别是对企业对内、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。
6、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机制
企业应当对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、分析,并对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,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。
最近来访记录